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
防结核病知识宣传
2023年3月24日是第28届”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终结结核病流行,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叫“痨病”,可以算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科研人员在埃及4500年前的木乃伊身上就发现过结核杆菌的痕迹。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二、肺结核症状有哪些?
(1)咳嗽
持续咳嗽两周以上,咳出的痰液中带有血迹,这种情况下注意肺结核的可能。肺结核引起的咳嗽主要是干咳,另外假如还伴有支气管结核,那么咳嗽就会比较剧烈。
(2)咳痰
肺结核患者的痰液一为呈白色黏状,量少,有感染的情况下会咳黄脓痰。
(3)咯血
如果结核发生坏死,会累及肺毛细血管壁,可此时患者会发现痰中带血,侵犯到了大血管,就会有咯血现象。
(4)发热
肺结核最早期的症状就是发热,轻者会经常在午后感觉身体发热,测量温度一般在37~38℃之间,次日凌晨退热。
(5)日渐疲劳、消瘦、盗汗
患者会有全身的不适感,经常感觉乏力疲劳,晚上睡觉时容易出汗,有腹胀恶心的症状,吃饭也表现的饮食不思,便秘、腹泻这些胃肠道疾病的症状都是肺结核患者常见的症状,整个人会变的消瘦很多。
三、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疾病,并且这种疾病的传播途径也非常多,为了有效降低肺结核的患病风险,大家在生活中需要多了解肺结核的传播途径,这样才能有效切断传染源。那么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呢?接下来给大家介绍肺结核的3个主要传播途径。
(一)呼吸道传播
呼道传播是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果患有肺结核的人在生活中经常随地吐痰,那么唾液在干燥之后细菌就会随着尘土飞扬,并被他人吸入呼吸道中,最终引发感染。因此希望各位患者在患病后能重视这一点,不要随地吐痰,此外,大家在肺结核的高发期也要经常佩戴口罩,以降低肺结核的传染率。
(二)唾液飞沫散播传染
饮食规律,营养到位。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心态平和,乐观积极。
(三)食物传播
肺结核这种疾病可以通过食物以及餐具进行传播。事实上肺结核病人所使用过的餐具以及吃剩的食物上均有可能会污染结核杆菌,如果大家在生活中与肺结核患者合用餐具,或是吃了肺结核病人剩下的食物,那么在此之后就很容易发生结核杆菌感染,并诱发肺结合这种疾病。
四、结核病的预防措施
与成人相比,儿童在感染痰结核分枝杆菌后,更易发展成结核病,感染痰结核分枝杆菌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初次感染的儿童对痰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高度敏感性,容易造成淋巴系统广泛受累,进而发生全身播散,尤其对于伴有免疫缺陷者,发生全身播散的几率更高。患儿越年幼、病情越重、死亡率也越高。所以,为儿童接种疫苗尤其重要。被称为“出生第一针”的卡介苗,就是儿童预防结核病的“金钥匙”。
(一)管理传染源
(1)预防肺结核病传播的最主要措施是及时发现和治疗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早期发现传染源才能及时进行管理。
(2)连续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并与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直接接触的人应该提高警惕性,尽快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身体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对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症状筛查、PPD筛查,15周岁以上进行胸片检查。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房间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定期消毒等。
(3)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痰要用纸包好焚烧,不要随地吐痰。避免结核病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
(三)保护易感人群
(1)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
(2)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卡介苗,对于儿童、青少年或者其他基础免疫疾病有感染结核杆菌的危险因素者,酌情预防用药。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蓬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