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要陪伴得当,和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孩子,投入的主角,是父母;比拼的场所,在家庭。优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来的,1-9年级陪伴方法整理给你,假期多陪陪孩子!
01
父母陪伴的五个“坑”
父母错误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毁掉了孩子的努力与潜力。
第一个坑:敷衍太过,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陪伴,不只是陪着这么简单。如果家长一边陪孩子,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就等于没有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着”。
第二个坑:耐心太差,没有控制好情绪。
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发脾气,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陪伴,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毒药”。
第三个坑:回应太少,和孩子距离很远。
有些家长很敷衍,不管孩子做什么,一句“好的”“知道了”就应付过去了。对于3-12岁的孩子,父母参与度过低,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第四个坑:说教太多,会使孩子产生厌恶。
说教并非教育,只是一种发泄,一场不负责任的指责。
父母总是说教,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当父母用权威武装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用情绪保护自己。
第五个坑:期待太高,给孩子施加压力。
孩子并非机器,不是我们付出了爱与关心,就一定要最大限度得到孩子的回馈。
教育孩子,不应该抱有太强的功利心。陪伴孩子,也不能只为了让他考出好成绩。
陪伴是个很复杂的概念,父母陪在孩子身边,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只有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陪伴,才是有效的教育。
01
孩子需要这五种高质量陪伴
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陪伴的质量。
第一种:用心的陪伴。
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
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种:尊重的陪伴。
不要打击孩子,不要一味指责,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信任。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们都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第三种:耐心的陪伴。
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措辞和态度,讲明道理,切忌发火给孩子贴标签。有些道理我们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来教育孩子。
第四种:平常心的陪伴。
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孩子还有很多可能性。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找到最合适的成长道路。
第五种:共同成长的陪伴。
董卿说过: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过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优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的确,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怎么做却是大有学问的!
怎样陪伴算得上有效且有利于孩子学习成长呢?1-9年级的建议都整理齐全了!越早开始执行效果越好,现在看到还不晚!
小学一、二年级
1.书写习惯
如果不从一开始就让孩子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等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再去纠正,会让孩子做作业的效率直线下降,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2.关注做作业的速度
孩子完成作业的速度,能够反映出学习的认真程度,家长应多多关注,从而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现”“跟自己竞赛”,让孩子了解成绩是一种自我检验,而不是分数、名次的追求。
小学一、二年级还要培养孩子每天朗读、写简单日记的习惯。总之,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
小学三、四年级
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逐渐定型的重要阶段,这时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又是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孩子在一、二年级养成的良好习惯一定要加强,不能放松。
家长可以不用像一、二年级一样坐在旁边陪伴孩子做作业了,他们开始主动积极地接受新知识,但你要教会孩子做计划表、整理错题、做笔记。
做笔记和找重点是相辅相成的,但是要让孩子尽量做到边听边写,记多少算多少,千万不要为了记笔记而错过老师的讲课内容。
小学五、六年级
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以后,不用再过问课业细节了,这时候的孩子有了自主的学习能力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要在他偶尔犯懒的时候提醒他,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他,在他实在找不到解决办法时跟他一起寻找方法。
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家长,要陪伴得当,和孩子一起成长。根据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帮助孩子成才、成人!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蓬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