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想法的家长:
“儿子,只要你期末100分,家务全免。”
我们都一味想着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却忘了思考:长期用这种教育方式培养起来的孩子,又能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什么?是带来造福全人类的大爱?带来温暖的社会正能量?还是一个体贴温暖的丈夫、一个负责的父亲、一个孝顺的孩子?都不是,他有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如何去爱?
在这个充满文字和按键的世界,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教会孩子去爱,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也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挑战。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学者蒙台梭利说过一段话:“孩子的心灵是有吸收力的,孩子心灵的感知力非常敏锐,外界信息好的坏的,他都能接收,小孩子最初是没有判断力的,你给他什么,他就能吸收什么,可见我们家长教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唤醒孩子内心的驱动力,是至关重要的。”
上面这幅思维导图非常直观形象地呈现了如何唤醒孩子内心的八大要素,分别是同情心、宽恕、感恩等等,不难发现,右边的四个要素都是指向于孩子爱的能力培养。
如何与孩子一起学会爱
01
学会爱自己
这里的“自己”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家长,一个是孩子。家长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很多家长可能一味地在付出,认为为了孩子可以牺牲一切,其实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同时,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爱上他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接纳优点与缺点。
告诉孩子:“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人也是一样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许你长得不够漂亮,也许你不够聪明,没有关系,你一定有别人没有的亮点,不要怀疑自己,要相信自己、做你自己。”
努力提升自己,改善自身的小缺点,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世界上没有哪一位家长或孩子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告诉孩子在接纳自己优缺点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小缺点。曾经我身边就有个一年级的孩子,他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非常胆小,因此被同学嘲笑,他非常自卑。于是他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了妈妈,妈妈握着手告诉他,其实缺点顶多算是营养不良的优点,我们要做的就是给这个缺点来补充营养,在妈妈的耐心引导下,孩子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不仅改变了自己胆小的小缺点,也让自己变得更加阳光自信。
02
学会爱他人这里的“他人”包含三个层级,不仅指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亲人,同时也指熟人,例如老师、同学和陌生人。
爱他人的具体形式,我们也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教会孩子要知足感恩,另一种是学会表达。
1.知足感恩
懂得体悟,用心感受他人的用意。
很多孩子会觉得,现在的爸爸妈妈为他付出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他就理所应当地接受父母的爱。家长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也可以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些示范。
比如我们如果跟长辈生活在一起,我们每天早晨可以微笑着跟长辈问好,当家里有一些大事的时候,也可以召集长辈、孩子一起商量,给孩子营造一种非常自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当然现在很多家长可能没有跟长辈住在一起,我们可以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跟孩子一起去看望我们的长辈,给他们做做家务,或者是帮帮他们做一些事情,让孩子也感受到我们对父母的爱。
懂得接受,用适当方式真诚接受。
爸爸妈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孩子的同学到家里来玩,当他要离开的时候,我们会给他准备一点小礼物或者是小零食,这时孩子家长就会从孩子手中抢过这个礼物,塞回到我们的怀中,这种场面十分尴尬。
因为我们的孩子可能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应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其实我们在拒绝他人好意的时候,也难免会辜负了别人的一番心意。所以,懂得接受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懂得回馈,用善行感恩身边事物。
可以让孩子多帮帮长辈做事,同时在学校里面也可以引导他多帮助同学。有些家长会经常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里面有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有没有同学欺负你?”何不把这个问题转换一下,问一问孩子:“孩子,你今天在学校里帮助同学了吗?帮助老师了吗?”
2. 善于表达
最基础的就是言语上的,比如爱爸爸妈妈,爱身边的同学,可以让孩子直接地表达出来。
也可以是行为层面的,比如在特殊的节日里,可以让孩子给爸爸妈妈送一张贺卡,或者给爸爸妈妈捶捶背、洗洗脚等。
在特殊的节日给孩子营造一种合适的仪式感,比如在孩子生日的时候,我们精心地布置场所,给孩子定制蛋糕,除此之外让孩子写下这一年的心愿,等到明年生日的时候,让他看看这个心愿有没有实现。同时可以给孩子量一下身高,然后一年一年比较每年长高了多少。
03
学会爱公益
爱公益要从小做起,这个“小”不仅仅指“年龄小”,同样指“小事”,家长和孩子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可以让孩子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同时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参加公益活动,并且坚持开展家庭公益思想教育。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蓬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