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除夕,对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路生梅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现场,81岁的路生梅以特别报幕嘉宾的身份,用坚定且响亮的声音向全国观众道出了她的心愿:“让每一个孩子健康长大。”1968年,24岁的路生梅从北京来到佳县,作出“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57年来,她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在当地建起第一个正规儿科,还自愿“超期服役”,退休后坚持义务接诊守护群众健康。从“小路大夫”到“路奶奶”,路生梅用一生践一诺,以医者仁心护佑一方百姓、温暖一座古城。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路生梅被授予“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她颁授奖章。
下乡义诊途中的路生梅 蔺娟摄
祖国哪里需要我 我就到哪里去
1944年1月,路生梅在北京出生,因出生时家里屋檐下正有一株含苞待放的梅花,父母便为她取名“生梅”。1963年,路生梅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现为首都医科大学)。1968年,她被分配到佳县工作,成为当地第一个拥有专业医学背景的儿科医生。路生梅服从分配的理由很简单:“我是祖国培养的。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佳县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界处,当时这里沟壑纵横、环境恶劣、极其贫困,医疗条件也十分落后,两排墙皮脱落的旧窑洞就是县医院,相当于华北地区一个乡镇卫生院。“因当地用水困难,当时县医院只有一头瘦骨嶙峋的毛驴,每天去黄河边驮两次水,每个医生每天只能分到一瓢浑浊不清的水。”路生梅回忆说。
然而,用水只是路生梅遇到的第一道难关。住在窑洞里,连火都不会生的她,只能睡在冰冷的土炕上;下乡出诊每天需要走几十里山路,遇到雨雪天气,路生梅经常摔得浑身是伤;受限于当时的卫生条件,为老乡接诊时,她的衣服和头发上还时不时会沾染上跳蚤、虱子……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让身在异乡的路生梅经常偷偷落泪。
我永远是党的孩子 是佳县人民的女儿
“刚来时也没想到会在这里安家,而且一待就是一辈子。”路生梅坦言。有段时间,“走与留”在她的心头反复掂量。但最终,她还是没能割舍这片黄土地,因为佳县实在太落后、太缺医生了。
初到佳县,路生梅发现,当地一些群众生病往往不去医院、不找医生,而是请“神婆”驱邪。
有一次,路生梅在出诊时看到:土炕上的病人已经昏迷,“神婆”还在装神弄鬼、念念有词。这一幕让路生梅很震惊。“病人神志不清了,再耽误下去可不得了。”路生梅说服家属后立即给病人诊治,最终用针灸使病人清醒过来。“我也捏了一把汗,就怕这一针下去,病人还是不能清醒,那不仅救不了人,还得不到家属信任,他们以后还会相信‘神婆’。”路生梅说。
路生梅(右一)正在认真为小患者听诊 龚仕建摄
“我永远是党的孩子,是佳县人民的女儿。我要留在佳县!”下定决心后,路生梅郑重地把“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写进给党组织的思想汇报。
“万水千山只情系铁葭州,从北京到陕北,从韶华到白头,情愿用一生的守候,为了理想会坚持到最后。”在佳县木头峪古镇,说书艺人白云飞正深情弹唱着陕北说书《路生梅礼赞》。这是黄土地对路生梅坚守佳县57载的赞叹,也是陕北人民对一名共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的歌颂……
来源:2025年第3期《党建》杂志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蓬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