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文昌市蓬莱中心小学优质习作课观摩研讨活动
新闻来源:本站 时间:2025-03-29  打印本页
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文昌市蓬莱中心小学

思维导图

为提升我校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5年3月20日,我校语文组开展了优质习作课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围绕“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了思维导图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梳理写作思路、构建文章框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引导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教学,推动习作教学从“零散表达”向“结构化输出”转变。本次活动的参与人员包括中心校全体语文教师以及村小三、四年级语文教师。同时,我们特别邀请了海南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文昌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室副主任黄艳老师担任指导专家。

活动在教研室副主任陈进娜主持下拉开了序幕。

观摩优质课篇

首先,我们观摩的第一节优质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授课教师以身边的植物为切入点,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绣球花”为例,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看、摸、闻、听等多种方法对绣球花进行细致观察。同时,教师巧妙地运用学习单和范文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习作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积极调动多种感官去思考,不断补充细节,原本模糊的写作思路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接着,我们观摩了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看图写话“放风筝”。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理解画面内容。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让学生明白只有抓住图画的重点,才能明确文章的中心。随后,教师通过不断提问,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使文中的人物、事件、景色和物品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清晰地列出了“放风筝”这一主题的开头、经过和结尾。同时,在思维导图中进一步细化出各个小分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心情等要素。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结合思维导图的提示,能够完整地表达出写作的内容。

老师们全神贯注,认真记授课细节与教学亮点。

探讨篇

观摩结束后,三年级的老师们发表了自己见解和收获。

接着,黄艳主任为我们做了精彩的点评。她指出,新课标明确提出,三年级习作的重点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因此,学会观察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观察与表达是紧密相连的,通过观察,学生能够明确写作的顺序,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黄主任还提到,三年级学生可以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写作思路。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组织表达内容,但在习作的起步阶段,应以简单为主。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保留他们对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黄主任的这番指导让我们豁然开朗,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此次关于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中应用的研讨活动,让我们充分领略了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更是一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写作潜能、提升写作思维的有力手段。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必将在小学习作这片肥沃的土壤中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并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花朵。它将助力孩子们在写作的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让他们能够尽情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供图:姚绍婵

供稿:姚绍婵

审核人:陈进娜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蓬莱小学